智能時代,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隨著新基建的進一步發展,數據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區塊鏈作為新一代的數據庫,不僅可以確保數據價值,更能在新基建當中充當信任工具,起到價值傳遞的作用。
中國通服作為區塊鏈百強企業,一直在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更多可能性。下面是中國通服深耕區塊鏈領域的三位專家,為我們解密“區塊鏈”。
區塊鏈“賬本”解決了“中介信用”問題
王暉博士
中國電信區塊鏈產業研究院 副院長
廣東省電信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電信咨詢設計院、區塊鏈研究院 院長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數據庫,是分布式數據存儲、多中心的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和加密算法等多種技術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應用模式。
通俗地說,可以把區塊鏈比作一種“賬本”。傳統賬本由一方“集中記賬”,這種新式“賬本”則可以在互聯網上由多方參與、共享,各參與方都可以“記賬”并備份,而每個備份就是一個“區塊”。每個“區塊”與下一個“區塊”按時間順序線性相連,其結構特征使記錄無法被篡改和偽造。
區塊鏈“賬本”的核心價值在于解決了“中介信用”問題,它使所有參與方都擁有完整、公開且不可篡改的交易信息。區塊鏈對于可信交易的意義正如互聯網對于通信的意義。
區塊鏈技術處于產業的落地發展階段,中國通服應該積極布局區塊鏈相關技術和業務,充分發揮多專業一體化服務能力的優勢,在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探索上搶占先機。探索基于區塊鏈產業應用場景,使得產業應用中的數據價值歸屬、流通、變現和數字身份的認證成為可能。中國通服立足“一商四者”定位,整合產業生態建設,帶動相關產業有效轉移,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
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在于商業邏輯的重構
王慶
中國通服科技創新專家組 成員
湖北郵電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總工程師
區塊鏈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誕生與發展的過程中,區塊鏈借鑒了來自分布式網絡、加密技術、智能合約等多個領域的技術成果,具有去中心化、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
區塊鏈的核心價值不在于技術,而在于商業邏輯的重構。數據資源作為重要生產要素,蘊藏了巨大的價值,一直以來互聯網都在強調公開、透明和共享精神,但當下大數據是每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絕對內部資源,無邊界的共享根本不可能實現,大數據的集中則引發了“富者愈富”的馬太效應,若圍繞著互聯網巨頭形成數據孤島,大數據資源便會集中到少數的數據掌控者手里,全社會也就無法形成數據環流,寶貴的數據資源便無法被有效利用。而新一代基于區塊鏈的價值互聯網,可通過數據要素的確權、流通重構生產關系、實現價值傳遞,從而構建信用體系建設,實現跨行業數據共享。
中國通服有著六十多年通信信息化領域的積累,多年服務政企客戶的經驗,在綜合智慧解決方案、智慧化平臺領域有著成功的探索,在數字經濟“智能+”新時代,積極響應國家新基建布局和數字產業發展需求,探索區塊鏈賦能金融業、制造業、農業、貿易、教育、醫療等傳統領域,可有效推動行業應用間互聯互通,促進行業轉型升級與繁榮發展。
區塊鏈技術是數字新基建發展的剛需
黃超
寧夏通服集客事業部 副總經理(主持工作)
寧夏區塊鏈研究院 院長
區塊鏈技術是數字新基建發展的剛需。區塊鏈不僅是“新基建”的重要板塊,也將充分發揮去中心化、可信協作、隱私保護等特性,從保安全、促協同、助開放和降成本四個方面為“新基建”賦能,為其他相關領域發展保駕護航。傳統數字基建已經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各種中心化的系統和網絡都已經完善,進一步的建設任務是如何滿足大系統、大集成、整體智治的需要,而要實現跨系統、跨網絡、跨行業、跨區域的數據交換,整體架構中缺不了區塊鏈技術,數據高鐵連接數據孤島,區塊鏈連接數據孤點,兩者配合才能夠形成新一代數字化基礎設施。
區塊鏈技術促進通服業務發展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通過區塊鏈技術作為底層技術的深度嵌入,帶來更強的客戶粘性;二是在傳統集成(軟件)項目中,區塊鏈技術可以帶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三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天然具備SaaS模式屬性,帶動草本業務向木本業務轉變。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發展目標是構建價值互聯網,即互聯網價值(數字貨幣、數字元件、數字商品、數字資產)基于區塊鏈協議形成的互聯鏈網,實現互聯網價值的真實體現與透明轉移,并不單單是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在現有模式下進行技術升級,而是通過“建橋墩、擴管道、促循環”三步走,建好區塊鏈基座節點、擴展數字鏈路管道容量、促進數字價值(數字要素、數字元件、數字商品、數字金融)流通循環,迎來數字世界,完成行業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