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具備更快的傳輸速度、超低時延、更低功耗以及支持海量連接等顯著特征,對于孕育新興信息產品和服務、刺激社會經濟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全球最大5G商用網絡建設的“主力軍”,中國通服在5G技術方面積累了深厚的底蘊。本次邀請中國通服5位5G領域的資深專家,從5G技術的發展演進和通服業務兩個角度,為我們解讀5G帶來的技術變革。
加快促進5G網絡規模建設和商用部署
朱東照
中國通服科技創新專家組 成員
華信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5G時代已到來,廣大用戶對基于5G網絡技術的各種新業務、新應用、新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因此如何有效提升5G專業技術和應用研發實力,加速5G應用產品孵化和商用進程,為促進5G網絡規模建設和商用部署助力是我們現階段面臨的急需解決的問題。據此,華信設計院依托公司園區環境,投入專業力量建設了“華信5G業務創新中心”。
華信5G業務創新中心的設立,在落實華信 “面向市場、面向客戶、面向營銷”三個面向總體要求的同時,系統性地將5G工程技術研究、室內外測試環境、5G專業技術人員培養等有機結合,依托華信設計院豐富的5G網絡工程建設和5G業務開發經驗,與華為、中興等主流5G網絡設備提供商深度合作,搭建省內除運營商外唯一一個涵蓋多個廠商的、可獨立運行的、完整的、包括多個與商用5G網絡相接近部署場景的端到端5G實驗性網絡環境和技術研究平臺。
目前,中心已建設成可面向5G產業鏈相關產學研用等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并積極與多家省內外產學研用等單位密切合作開展5G工程相關技術基礎性研究、室內外建設場景下5G網絡性能測試分析、5G工程建設方案研究等在內的多項研究工作,同時在中心軟硬件平臺及實驗環境基礎上開展了5G網絡相關技術驗證、性能測試及專題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等工作。
5G網絡:新技術、全頻段、新架構
朱晨鳴
中國通服科技創新專家組 成員
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總工程師
為響應國家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國務院及工信部、發改委等部委陸續出臺文件,對加快5G網絡建設提出新要求。這一背景下,我國5G網絡建設不斷提速,預計到2022年底,全國將建設5G基站超過200萬,建成全球最大的5G網絡。
為支持高帶寬、大連接、低時延業務,5G網絡采用新技術、全頻段、新架構,這為網絡規劃、建設、優化等工作帶來更大的難度與挑戰。
針對這些挑戰,我們開展了多項研究。在5G基站規劃設建設方面,融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了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網絡規劃與優化平臺,已在全國多個省份的5G網絡規劃優化中應用,對提升5G網絡規劃、設計方案科學性、合理性、經濟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5G關鍵技術和算法方面,獲得授權發明專利40余項,其中5G網絡BBU機柜設備豎插方案、液冷機柜等創新產品可有效降低機房功耗,能夠助力通信行業實現國家“雙碳”戰略目標。
5G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息化基礎
王暉 博士
中國電信區塊鏈產業研究院 副院長
廣東省電信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電信咨詢設計院、區塊鏈研究院 院長
從5G正式開始商用以來,短短三年多的時間里,全球5G商用網絡已部署超過200張,增長迅速。同時,國際標準組織3GPP在2022年3月完成了R17版本的功能性凍結。R17版本對網絡商用特性進行了改進;同時引入了新功能,包括輕量級新型終端(RedCap)和天地一體新網絡(NTN)技術;對新技術方向進行了探索,包括5G空口與AI技術的融合、分層化網絡大數據智能分析架構等。
從國內5G發展來看:5G基站數已達160萬多個,5G套餐用戶總數累計達到約8.7億,5G套餐用戶滲透率在50%左右,帶動了用戶ARPU值的提升。但也可以看到:由于5G頻段較高,信號衰減嚴重,導致其深度覆蓋仍有所不足,5G時長駐留比、5G分流比等指標還不是很理想;同時,5G創新業務發展不及預期,仍然缺乏殺手級應用。
在網絡建設上,“移動+廣電”采用了“700M+2.6G”的覆蓋策略,由700M網絡實現城區深度覆蓋補充及重點縣鄉廣度覆蓋,2.6G則作為主力容量層實現發達農村及以上連續覆蓋及普通農村熱點覆蓋?!半娦?聯通”則采用了“2.1G+3.5G”的覆蓋策略,由2.1G實現對郊區鄉鎮等低流量區域的覆蓋,3.5G則作為主力容量層實現對市區、縣城、發達鄉鎮的連續覆蓋。從競對上來看,由于移動有700M的低頻網絡進行打底,其在城區的深度覆蓋和農村的廣度覆蓋上占有一定的優勢。
隨著5G對用戶使用習慣的影響,流暢體驗已經在用戶群中達成共識,尤其是在視頻、社交及游戲等領域。從網絡覆蓋來看:雖然5G網絡室外覆蓋已經較好,但局部覆蓋不足仍是5G用戶回落4G的主要原因;同時,室外分流比高于室內,室內覆蓋不足是主因,尤其是密集城區。針對網絡目前存在的問題,運營商的建設重點也在發生轉變,將聚焦在:
通過各類室內分布系統的建設改善樓宇的深度覆蓋,包括有源室內分布系統、無源室內分布系統、移頻MIMO等;
對于不建室內分布系統的樓宇,通過室外站的針對性覆蓋改善樓宇的淺層覆蓋,如3.5G基站加密、新增2.1G宏基站等;
改善現有網絡中的覆蓋弱區、高干擾區等,通過新增3.5G宏基站、小微站等多種手段。
隨著5G網絡建設的不斷深入,5G網絡也將越來越完善,滿足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為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信息化基礎。
5G讓信息隨心至,讓萬物觸手及
陳崴嵬
中國通服科技創新專家組 成員
中國通信建設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了5G時代。
從國家戰略上,5G作為“新基建”中重要的奠基石之一,是國家之間的技術比拼和產業競爭,關乎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戰略主動權。我們黨和政府高瞻遠矚,謀劃未來,已經實現了從“4G并跑”到“5G引領”的戰略目標。截止6月14日全國5G基站數達到161.5萬個,基本實現了市縣城區、鄉鎮,以及部分農村地區的5G網絡覆蓋,5G移動電話用戶數超過4億戶,占全球5G登網用戶的70%以上。
從技術發展上,5G是對4G網絡能力的全面超越,其提供的大帶寬、低時延、海量連接能力,結合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為產業發展創新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為未來提供無限遐想;NFV、SDN、邊緣計算等技術的應用賦予5G比肩互聯網的靈活網絡架構,使其更容易與行業深入融合,做到“5G改變社會”;大規模天線、密集組網、毫米波等無線側技術極大地提升了空口能力,實現“信息隨心至,萬物觸手及”的總體愿景。
在5G規?;瘧藐P鍵期中尋找機遇和定位
華為
上海電信工程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紀委書記
5G最大的作用是促進了人、物、應用的無縫連接和深度融合,可以使不同應用系統之間更易于聯通、消除數據孤島,匯聚數據的應用價值。對于用戶來說,基于場景的數字化應用,也提升了連接世界的效率和享受數字生活的順暢感。
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通過揚帆行動等系列政策導引,在工業、醫療、教育、交通等多個行業領域發揮了賦能效應,形成很多具備商業價值的典型應用場景,開始步入規?;瘧玫年P鍵期,這也給我們帶來了莫大的機遇。
我們關注的重點應該聚焦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社會數字化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個人應用創新發展等方向。
要聚焦產業規范,以及融入新技術的基礎規范創新,推進5G-Advanced能力與產業的結合。要聚焦轉化,推動技術和產業深度融合,提升5G垂直行業應用的適應能力,通過5G頻率重耕復用擴展、覆蓋增強等手段,充分滿足應用落地的需求。要聚焦泛集成,這種能力的核心在于行業需求、產品及解決方案的無縫拼接,關鍵在于視野的高度、引導需求和制造市場。要聚焦核心算法的引入和優化,特別是切合5G特點的、與AI充分融合的人工智能算法,才是規模應用期的能力精髓